从事炭黑生产或加工行业的人都有这样的体会,炭黑的颜色虽然都是黑的,但由于炭黑种类的不同,所以当你仔细进行观察时就会发现,颜色会有一些微妙的变化。从黑度上看,炭黑粒径越小而黑度越高;从色相上看,大粒径品种带有蓝相,小粒径品种带有红相。另外,炉法炭黑带有红相,槽法炭黑和炉法氧化炭黑带有红相等等。那么,这些现象与炭黑的哪些特性有关呢? 可以认为,这些现象主要是炭黑基本粒子或聚集体和光线相互作用的结果。另外,炭黑的表面化学性质和表面粗糙度(细孔)等也会影响到光线折射率等光学性质。 我们知道,炭黑的最小单元是由许多炭黑原生粒子相互融合成葡萄状的聚集体组成的。将炭黑分散在树脂、涂料或油墨的连接料中时,对于色调影响最大的因素是炭黑聚集尺寸的大小。炭黑聚集体尺寸越小,越容易吸收光线而反射或透射的光线就越小,所以看起来黑度提高。炭黑几乎能吸收所有可见光区域的波长,所以炭黑及其母料呈现黑色。但是,由于炭黑粒体或聚集体尺寸大小具有一定分布范围,粒子表面会发生微弱的光散射、折射和透射等,而且被炭黑散射的光线又会被邻近的炭黑再次吸收,所以看起来炭黑的颜色就会发生诸多的微妙变化,采用一般的光散射理论就可充分说明。